工商時報 薛翔之/台北報導

 

保誠人壽昨(20)日宣佈出售業務員與保單給中國人壽,精簡在台規模,金管會官員坦言,會計40號公報第一階段已在歐洲上路,趨於嚴 謹的監理機制加上利率走低,導致母集團資金壓力加倍吃緊,都是決定調整在台策略的原因。

 

金管會指出,金融風暴期間,外商集團個別有其「不得不的選擇」,並非看壞台灣市場,站在主管機關的立場,將密切注意對消費者的層面,在移轉或併購、出售過程中,是否有保障保戶的權益。據悉,台灣預定民國100年,開始實施40號公報第一階段的制度。

 

由於40號公報採取衡量利率風險相當嚴格,因此準備金的提存,新公報上路後,必須增提鉅額資金,保險公司面臨更大的增資壓力,加上部分較早進入台灣的保險公司,販售不少高利率的傳統型終身壽險,因此利率的波動,牽動公司的損益,與其日後不斷燒錢,不如趁現在予以出售。

 

金管會官員指出,保誠人壽現階段在台經營,是英國的母公司覺得有點吃力,剛好中壽有擴大規模的計畫,因此,出售業務員部隊和保單部份,但仍保留電話行銷通路和銀行通路。

 

官員還表示,外商因40號公報調整在台規模,可以理解,畢竟沒有賺錢,無法長久經營下去,但從監理的角度來思考,保險公司的經營,應該做到該提的準備金都要提足,該揭露的資訊,讓投資人和保戶都清楚明瞭,否則誰可來保障這些保戶?官員認為,全球各國逐步朝向依據市價來評估,只是腳步或方向不盡相同,過去在台灣也不乏保險公司,原本已經退出台灣,後來又想回來的案例,金管會尊重外商公司的選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cky16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